在线咨询
0311-88629428
在线留言
扫描关注三农在线
保粮食能源安全——始终绷紧“稳粮”这根弦
来源:河北新闻网
时间:2020-05-26
分享:
导读:作为农业大省,河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我们要如何发力?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谈了他们的思考和建议。

1126032774_15904535369021n.png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春耕春管时节,在石家庄市藁城区梅花镇高玉村麦田里,藁城区丰可得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驾驶农机为麦苗进行一喷综防作业。


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了相关措施,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端牢老百姓的饭碗。


作为农业大省,河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我们要如何发力?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谈了他们的思考和建议。


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杨玉成认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严守耕地红线是粮食安全的根基,要让有限的耕地产出养活十几亿人口的粮食,必须把耕地保护好。


杨玉成委员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在他看来,在稳住现有粮食生产的同时,要以提升粮食产能为目标,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强化地方政府耕地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强退化耕地治理与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对闲置地、撂荒地、粗放用地等进行整治,对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污染治理和修复,让沉睡多年的荒废土地成为粮食绿色生产的沃土。


今年,我省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600万亩以上、总产量力争达到373.9亿公斤。那么,要让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该怎么稳?


“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种粮收益偏低以及土地承包的分散经营造成部分地区耕地撂荒,对广大农村来说,撂荒地其实是一块‘宝’。”全国人大代表、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增认为,要防止耕地撂荒,将撂荒地“变废为宝”,有助于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王连增代表建议,理顺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管理权三者关系,加快土地向种田能手流转,为土地集约化耕种管理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一批素质强,技术硬的农技人才,充实乡镇农技队伍,把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直接送到田间地头;完善粮补政策,提高奖补水平,调整直补对象,让真正种粮的农民得到补助,实现“耕者有奖,闲置无补,撂荒有罚”,加强对农资价格的调控和质量监控,切实保障农民种田利益。


全国人大代表、唐山市滦南县姚王庄镇李营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说,当前夏粮陆续进入成熟期,主产区夏粮大面积收割即将展开,要及时组织粮农专家、技术员指导农民有针对性地搞好田间管理和全年粮食播种备耕,统筹做好农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极端水旱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加强对草地贪夜蛾、沙漠蝗及国内蝗虫的监测,开展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战略的重大举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杂交谷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治海认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委托代建、购买服务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在坚持标准的基础上,引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自主建设高标准农田。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举措。”杨玉成委员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集农机、农艺、水利等技术于一体的农业综合系统工程,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要建立高标准农田管护长效机制,确保项目建成后能长期发挥效益。


今年,我省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286万亩,达到4982万亩,让中低产田实现高产稳产。


“只有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向绿色、优质转型,才能确保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赵治海代表认为,中国人碗里装中国粮,靠的是中国的种子,能否很好地掌握种子选育、生产、加工技术,能否把优质品种推广到田间地头,直接关系着粮食安全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选育出在高产稳产、多抗广适、优质专用等方面有突破性的新品种,促进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李志刚代表看来,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前端,培育优质高产的好种子,是弥补我国农业资源禀赋不足的重要措施,应加强种质资源创制和育种技术创新,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强化现代种业发展。


目前,我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8%以上,在粮食增产诸多因素中,良种的贡献率已超过四成。


发力“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完善粮食产业链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无论怎么重视都不过分。”全国人大代表,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党支部书记、主任尚金锁认为,从中长期来讲,我国的粮食产需仍将保持紧平衡态势,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要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一起来,优化粮食供给结构,努力实现粮食供给从解决“吃得饱”到满足“吃得好、吃得健康”的转变。


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尚金锁代表建议,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要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强粮食市场和物流体系建设,认真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围绕加强粮食应急保供,突出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三链协同”,聚焦粮食产后优产、优购、优储、优加和优销的“五优联动”,着力提升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科技创新需求。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产业化,如何解决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等问题,是农业现代化路上的必答题。”王连增代表认为,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健全粮食产业体系,依托“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打造全产业链,加强产销衔接,推动粮食产业提档升级,加快粮食就地转化,既能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也能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让种粮农民的腰包更鼓。


粮丰天下安。我省代表委员表示,把粮食安全紧紧抓在手上,担在肩上,保质、保量、保长远,我们不但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还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也让我们更有底气应对国际复杂环境和风险挑战。


责任编辑:曹泽飞

河北三农在线二维码